-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29
- 17
- 4
- 2
- 1
- 1
- 1
- 105
- 96
- 78
- 66
- 60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彭杨 程燚 等 《重庆医学》 2016年45卷16期 2226-2228页 MEDLINEISTICCA
【摘要】 目的:分析两对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CTPP)在碱基切除修复(BER)途径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中的应用,为发现新的SNP检测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PCR‐CTPP扩增BER途径关键蛋白OGG1、XRCC1及APE14...
【关键词】 多态性 ,单核苷酸; 两对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 碱基切除修复途径;
【中文期刊】 李敏杰 刁玲 等 《物理化学学报》 2015年6期 1007-1014页
【摘要】 为了解决年龄衰老、基因突变和癌症等问题,理解DNA的氧化损伤机理非常重要.本文利用密度泛函方法和极化连续介质模型在液相条件下研究了羟基自由基夺取鸟嘌呤-胞嘧啶(GC)碱基对上5个氢原子的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的脱氢反应路径都是放热过程...
【关键词】 DNA氧化损伤; 羟基自由基; 鸟嘌呤-胞嘧啶碱基对;
【中文期刊】 花书贵 金浩 等 《物理化学学报》 2015年7期 1309-1314页
【摘要】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将基于能量的分子片方法(GEBF)应用于气相中优化B型脱氧核糖核酸(碱基对数目N=2,5,10)双螺旋构型的结构。通过比较M06-2X泛函和其他方法(B3LYP、B3LYP-vdW和TPSS泛函)的结果,发现不考虑碱基之间...
【关键词】 碱基对; 氢键; 基于能量的分子片方法;
【中文期刊】 高丽娜 崔元璐 等 《中草药》 2016年47卷4期 671-679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丹参和红花是近代中药方剂中的常见药对配伍,两药均为活血化瘀常用药,历经几百年临床用药的验证,沿用至今,经久不衰.目前,已有很多上市的丹参红花配伍使用的中成药制剂.综述了丹参红花复方制剂、药对配伍和组分配伍的研究现状,阐明丹参红花配伍前后的化...
【外文期刊】 Shu,Xing ; Xiaojun,Xu ; 等 《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 2019年181卷 333-340页 SCIMEDLINECA
【外文期刊】 Seo-Ree,Choi ; Na-Hyun,Kim ; 等 《Computational and structural biotechnology journal》 2019年17卷 797-804页 SCIMEDLINE
【关键词】 Base-pair opening; DNA; Hydrogen exchange;
【外文期刊】 Fangjun,Lin ; Chaowei,Zhou ; 等 《Gene》 2014年536卷2期 238-46页 SCIMEDLINECABP
【外文期刊】 A T M Zafrul,Azam ; Itaru,Okamoto ; 等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 nucleic acids》 2022年41卷11期 1141-1161页 SCIMEDLINECABP
【关键词】 Phosphodiester; cytosine analog; metal-mediated base pair;
【外文期刊】 Yusuke,Takezawa ; Teruki,Kobayashi ; 等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16年17卷6期 SCIMEDLINE
【关键词】 DNA polymerase; artificial DNA; bioinorganic chemistry;
【外文期刊】 Nozomi,Akimoto ; Masataka,Ifuku ; 等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2013年436卷3期 455-61页 SCIMEDLINECABP
【关键词】 4′,6′-diamidino-2-phenylindole dihydrochloride; BDNF; CC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