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0
- 6
- 1
- 1
- 3
- 2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冰冰 朱琦 等 《世界中医药》 2023年18卷21期 3047-3052,3059页 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究中药成分寒热药性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应用.方法:基于中药信息数据库获取646味中药,涵盖10 053个化合物成分.构建中药化合物分子指纹与分子图表征编码,分别构建图卷积神经网络(GCN)、K-近邻(KNN)、决策树(DT)、随机森林(...
【中文期刊】 王子晨 王林元 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40卷2期 148-154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阿萨伊对虚热证大鼠环核苷酸、神经及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空白组,虚热模型组,黄柏组(5 g/kg),葛根芩连汤组(9.6 g/kg),阿萨伊高、低剂量组(3.2、1.6 g/kg);采用每日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中文期刊】 克迎迎 袁培培 等 《世界中医药》 2015年10卷12期 1847-1853页 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检测正常大鼠体内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相关酶的含量,考察桑白皮拆分组分对其表达的影响,以期阐释其寒热属性.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寒性药黄连组(HL)、黄芩组(HQ)、黄柏组(HB)、热性药附子组(FZ)、干姜...
【中文期刊】 吕邵娃 于风明 等 《中国药房》 2016年27卷15期 2020-2023页 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寻相对校正因子(RCF)在中药材一测多评中应用的规律性。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文献数据库为来源,采用文献检索方法收集大量有关中药材一测多评的文献,提取文献中通过一测多评法(QAMS)所得含量的计算值与外标法所得含量的实测值,并...
【中文期刊】 《中医科学杂志(英文)》 2016年3卷1期 37-40页
【摘要】 Objectiv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mposition of prescription qualitative,quantitative design principles and methods ba...
【关键词】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rbal property combination; Prescription compatibility;
【中文期刊】 金锐 王宇光 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7年37卷3期 201-206页 ISTICPKUCA
【摘要】 寒热并用点评是中成药处方点评的内容之一,虽然点评频次不高,但却是与中药药性理论关系最为密切的点评内容,也自然成为了临床药师关注的焦点.从目前现状上看,寒热并用点评主要集中在感冒、脾胃病等较狭窄的范围内,合理性评价方法也存在一系列模糊和争议之...
【中文期刊】 李学林 高晓洁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6年31卷6期 2038-2041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有教材中所阐述的中药药性理论部分内容缺失或不完善.文章试从理论内涵、适用对象两个方面,论述该理论的整体性特点.①从理论内涵角度讲,完整的中药药性理论应包含“性”和“能”两层含义.“性”是药物的...
【中文期刊】 《中国中药杂志》 2009年34卷12期 1615-1616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对于平性药药性的认识历代一直存在争议,目前尚缺乏关于平性药配伍的专题研究.作者就平性药药性特点在方剂配伍中的体现做了探讨,认为:平性药与他药配伍后在"整体取性"、"相关奏效"、"中介调节"3点的体现尤为突出;通过配伍可以体现平性药"体平用偏...
【中文期刊】 李进 王均宁 等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24-26页 ISTIC
【摘要】 川楝子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是我国传统中药中的理气药,具有疏肝理气、行气止痛、杀虫的功效,常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等症。本品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从川楝子的名称...
【中文期刊】 耿怡玮 郑虎占 等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36卷9期 839-841页 ISTIC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药入药部位与药性、功效关系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入药部位的形、质特征与其药性和药效密切相关,如根类药主下行、皮类药主走表、藤类药通经络、种子类药能种嗣等,为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及发现新药源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