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108
- 21
- 3
- 2
- 1
- 1
- 1
- 779
- 164
- 152
- 114
- 8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崔婵娟 崔巍 等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9年42卷10期 853-857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恶性肿瘤患者体内血浆凝血纤溶情况,探讨凝血纤溶标志物在诊断恶性肿瘤患者血栓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7月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的171例患者,其中肿瘤术后无血栓组患者40例,术前无血栓对照组患者108
【关键词】 肿瘤; 血栓形成倾向; α-2抗纤维蛋白溶酶;
【中文期刊】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2007年120卷10期 898-904页 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Background The earthworm fibrinolytic enzyme (EFE) is a complex protein enzyme that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关键词】 earthworm; fibrinolysin; liver neoplasm;
【中文期刊】 黄英梅 毕健平 等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7年50卷8期 591-594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纤溶酶及CC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均采用NB-UVB照射治疗,每周3次,共治疗8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中文期刊】 谢嘉旻 许迅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7年33卷2期 203-206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奥克纤溶酶是保留酶活性片段的重组丝氨酸蛋白酶类的纤溶酶,为强效的胶原蛋白水解酶激活剂.前期的动物及临床实验以及新近的临床应用研究表明,奥克纤溶酶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玻璃体黄斑粘连(VMA)、玻璃体黄斑牵引(VMT)及全层黄斑裂孔等玻璃体黄斑
【关键词】 视网膜穿孔/药物疗法; 纤维蛋白溶酶/治疗应用;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药物疗法;
【中文期刊】 程记伟 白宇 等 《医药导报》 2016年35卷8期 849-853页 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时效关系及其对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及血栓前体蛋白( TpP )水平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安慰药对照试验设计。选取发病≤12 h 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试验A组( A组,发病后12 h给予
【中文期刊】 李璐希 杜红俊 等 《中华眼科杂志》 2015年51卷2期 155-160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旁中心凹不完全的后玻璃体脱离伴异常的玻璃体黄斑粘连,可引起玻璃体黄斑牵拉和黄斑裂孔等病变,需要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药物玻璃体溶解术,即向玻璃体内注射酶类解除粘连,可以作为替代疗法.Ocriplasmin原称微纤溶酶,是一种重组、截短的
【中文期刊】 张梦雨 陈有信 《中华眼科杂志》 2014年50卷11期 866-870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奥克纤溶酶(Ocriplasmin)作为只保留酶活性片段的重组丝氨酸蛋白酶类的纤溶酶,通过诱导玻璃体液化及减弱玻璃体黄斑粘连,起到药物性玻璃体后脱离的作用,避免了手术完成玻璃体后脱离创伤大、脱离不彻底等缺陷.系统性临床试验已表明奥克纤溶酶
【中文期刊】 王萍 陈丽艳 等 《吉林中医药》 2017年37卷2期 180-183页 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黄瓜籽蛋白的纤溶酶活性、抗凝血和溶栓作用.方法 纤溶酶活性测定采用纤维蛋白平板法;采用目内眦取血法和断尾法考察黄瓜籽蛋白对小鼠凝血和出血时间的影响;通过建立大鼠颈总动脉血栓模型,考察黄瓜籽蛋白的溶栓作用.结果 黄瓜籽蛋白纤溶
【中文期刊】 郭晓玲 李琳 等 《中国医药》 2016年11卷12期 1781-1784页 ISTIC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纤溶酶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解放军第二六六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硬化并斑块形成患者17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纤溶酶100 U组(59例)和
【中文期刊】 李树文 刘晓兰 等 《工业微生物》 2010年40卷1期 50-54页 ISTICCA
【摘要】 以产纤溶酶菌中华根霉12~#为出发菌株,以SDS为抗性因子,紫外线为诱变剂,通过液体发酵的方式筛选高产菌株.共得到48株SDS抗性突变株,命名为LH-系列.经过筛选,得到了1株遗传稳定、酶活力提高了120%左右的高产菌株LH-45,以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