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6
- 15
- 6
- 1
- 1
- 1
- 4
- 3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学位论文】 作者:郑江珊 导师:贾根锁 徐希燕 中国科学院大学 大气科学 气象学(博士) 2022年
【摘要】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系统正在经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而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其增温幅度约为全球地表平均增温幅度的两倍。物候代表了植被的季节性动态,可作为区域气候变化的间接指标。植被物候不仅受气候因素的影响,也通过多种途径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孟祥磊 导师:姚凤梅 中国科学院大学 大气科学 气象学(硕士) 2022年
【摘要】 源自干旱、半干旱区域的沙尘颗粒在强风的作用下经长距离传输到达海洋区域,并发生沉降。大气沙尘沉降为海洋提供了大量生物可利用的营养物质,对浮游植物的生长产生刺激作用。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变化会影响海洋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从而影响气候变化。大气沙尘沉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郎嘉河 导师:马耀明 中国科学院大学 大气科学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博士) 2021年
【摘要】 全球范围内平均气温持续升高现象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相对于全球其它低海拔地区,有“第三极”之称的青藏高原地区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更加敏感。湖泊,由于其不同于陆地表面的独特特征,在当地和区域气候演变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多数高纬度、高海拔、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姚璐 导师:刘毅 杨东旭 中国科学院大学 大气科学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博士) 2021年
【摘要】 植被作为陆地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全球碳循环中源和汇两个过程,充分了解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对准确计算全球碳通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植被在自然光照条件下会进行光合作用,在此过程中将会释放出波长较长的辐射,称为太阳诱导叶绿素荧光。SIF作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泽凡 导师:张学珍 中国科学院大学 大气科学 气象学(硕士) 2021年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快速升高等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陆-气相互作用是气候系统的重要过程,植被对气候的反馈是陆-气相互作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有助于深化区域气候环境演变成因机制的认识,为预测其未来变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丹云 导师:曾晓东 宋翔 中国科学院大学 大气科学 气象学(博士) 2021年
【摘要】 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水和能量循环具有重要作用,在全球变化中起着指示器的作用。气候变率或变化对生态系统或物种可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其程度称为植被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植被活动主要体现在生长季。因此,研究全球生长季植被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对于理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芳 导师:戴新刚 熊喆 中国科学院大学 大气科学 气象学(博士) 2019年
【摘要】 物种多样性的大尺度格局是物种空间分布最显著的特征之一。200多年前,生物地理学家就注意到物种丰富度表现出巨大的空间(地理)差异,其中最明显的现象就是从赤道附近的热带到两极物种丰富度具有显著差异。这一现象吸引了众多生态学家和生物地理学家对其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艾金龙 导师:贾根锁 中国科学院大学 大气科学 气象学(博士) 2018年
【摘要】 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CO2浓度的急剧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化。陆地生态系统的巨大生物量和碳交换量在全球和区域碳循环和碳收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定量评估全球及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现状是精准实施不同尺度碳排放管理、进行气候变化的适应和缓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