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2
- 24
- 17
- 13
- 9
- 6
- 7
- 6
- 6
- 4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学位论文】 作者:李平 导师:王庭槐 中山大学 基础医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博士) 2016年
【摘要】 背景:心血管疾病(CVDs)是心脏和血管疾患引起的一组循环系统疾病,是目前全球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已超过肿瘤性疾病而跃居第一,且其中一半以上发生在亚洲国家.CVDs发病率存在性别差异,即绝经后妇女CVDs的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任文杰 导师:刘先国 中山大学 基础医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博士) 2010年
【摘要】 大量临床数据表明,慢性疼痛病人(无创伤性脑损伤或神经病学改变)往往伴随认知功能障碍。过去一直认为疼痛,作为一种注意力依赖性的感觉刺激,其可能对有限的注意力起到一个分散作用;而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即需要运行及整合信息等工作也与注意力密切相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钟祎 导师:刘先国 中山大学 基础医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博士) 2010年
【摘要】 周围神经损伤常引起病理性疼痛,表现为顽固性的痛觉过敏,包括痛超敏(allodynia,痛阈显著下降)、痛敏(hyperalgesia,痛反应增强)和自发性疼痛。多年来,尽管国内外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仍然不十分清楚。长时程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林原 导师:薛玲 中山大学 基础医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博士) 2010年
【摘要】 研究背景:黏着斑(focal adhesion)是一个以整合素(integrin)为中心的蛋白分子复合体,整合素的胞内段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微丝)接合,胞外段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结合,从而实现细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毅 导师:谢丹 中山大学 基础医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博士) 2010年
【摘要】
背景及目的:
肝癌是当今世界各地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超声扫描和常用的血清标志物AFP来作为早期肝癌的筛查手段,但肝癌的早期诊断率一直未有突破性的提高。随着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出现一些新的质谱技术分离和鉴定蛋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廖冰 导师:林汉良 中山大学 基础医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博士) 2010年
【摘要】
研究背景:
鼻咽癌是高发于中国南方的恶性肿瘤之一。生物学行为上,鼻咽癌较之头颈部其它恶性肿瘤有更容易出现早期组织侵袭和淋巴结转移,因此预后较差。临床上,常根据TNM分期来预测鼻咽癌患者的预后,但我们发现,TNM分期相同的不同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徐进文 导师:王庭槐 中山大学 基础医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博士) 2010年
【摘要】 绝经期妇女最为显著的生理变化之一是性激素水平的骤然下降,尤其是雌激素水平的降低。这可能是导致绝经期妇女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升高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雌激素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发挥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一方面,雌激素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壁发挥其心血管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杨涛 导师:刘先国 中山大学 基础医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博士) 2010年
【摘要】 神经病理性疼痛指周围或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或继发性损害或功能障碍引起的疼痛,是一种常见并且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外周神经损伤常常会引起神经病理性疼痛,主要表现为痛超敏,即痛阈下降;痛觉过敏,即痛反应增强和自发性疼痛。由于具体机制还不清楚,目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肖健 导师:杨惠玲 中山大学 基础医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博士) 2010年
【摘要】 姜黄素是一种具有良好抗肿瘤活性的中药提取单体活性成分,其抗肿瘤机制在不同的癌症和肿瘤细胞上不同,机制的不同又导致对各肿瘤细胞敏感性不一。姜黄素尽管安全有效,但是其在体外不稳定,在体内的代谢速度极快、吸收少、生物利用度低等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敏 导师:薛玲 中山大学 基础医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博士) 2009年
【摘要】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球恶性肿瘤死亡率中居第三位,每年引起数十万人死亡。我国是肝细胞癌高发区,发病率已上升到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年死亡率位于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2~3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