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6
- 25
- 1
- 1
- 3
- 2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学位论文】 作者:何立芸 导师:郭丽君 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京大学 临床医学 内科学(心血管)(硕士) 2004年
【摘要】 目的:了解在现代治疗水平临床实践中,急性心肌梗死(AMI)院内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死因构成及与死亡相关的基本临床特征与死因的关系,提醒临床医生在日常临床实践中对具有相应临床特征的患者予以足够重视,采取积极的监护和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了北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黄鹏 导师:张福春 北京大学 临床医学 内科学(心血管)(硕士) 2004年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接受介入治疗或非介入治疗两种方法的首次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中、长期临床预后.结论:对75岁以下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能显著减少患者在1-5年的各种原因死亡、复合心脏事件,改善其中、长期临床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侯瑞田 导师:郭丹杰 北京大学 临床医学 内科学(心血管)(硕士) 2004年
【摘要】 目的:心电图运动试验是诊断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无创检查手段之一,但传统ST段诊断指标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而心率调整的ST段降低方法诊断再狭窄的应用价值尚有争议,QTd反映心肌缺血,可用于诊断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该文探讨了冠脉介入术后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建霞 导师:张萍 北京大学 临床医学 心血管内科学(硕士) 2004年
【摘要】 对于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研究是目前心律失常学研究的重点,尤其是对自主神经性心律失常的研究.以往的研究多认为自主神经是通过影响心肌细胞单个离子通道的活动,从而改变细胞的电活动,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这一机制在解释折返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中显得不够充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郝天袍 导师:张萍 北京大学 临床医学 心血管内科学(硕士) 2004年
【摘要】 儿茶酚胺对于心血管功能的调控是至关重要的,自主神经可通过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NE)与肾上腺素(adrenaline,AD)调控心血管在各种情况下的功能.在正常生理情况下,NA与AD的分泌具有一定的生物节律.运动、...
【关键词】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 能量代谢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周慧青 导师:孙宁玲 北京大学 临床医学 内科学(心血管)(硕士) 2003年
【摘要】 研究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用高分辨力超声检测高血压病患者存在内皮功能障碍的同时,观察一种新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药物伊贝沙坦及与氢氯噻嗪复方制剂在降压的同时对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响.结论:1.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非内皮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源源 导师:孙宁玲 北京大学 临床医学 内科学(心血管)(硕士) 2003年
【摘要】 研究目的:该研究拟采用新型抗高血压药物:血管紧张素Ⅱ一型受体拮抗剂—依贝沙坦及其依贝沙坦同氢氯噻嗪的复方片剂,观察其在降血压的同时,对于血管顺应性的改善作用.结论: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确实存在有动脉顺应性的降低.经过血管紧张素Ⅱ一型受体拮抗剂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赵京丹 导师:张萍 北京大学 临床医学 内科学(心血管)(硕士) 2003年
【摘要】 探讨住院晕厥患者的病因构成特点,各种病因的临术特点及不同病因治病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晕厥可见于各年龄组,老年患者居多,男性多见.各病因组间复发率、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住院患者中以心原性晕厥最常见,多见于老年男性,以心律失常性晕厥最常见,发作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于立成 导师:王伟民 北京大学 临床医学 内科学(心血管)(硕士) 2003年
【摘要】 目的:对比观察在SA,UA和CAG正常三组病例CRP水平变化以及冠脉造影不同病变支数之间CRP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观察CRP在PCI前后水平改变探讨这种变化与手术参数的相关性.探讨CRP在住院期间预测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价值.结论:血清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孙丽杰 导师:牛杰 北京大学 临床医学 内科学(心血管)(硕士) 2003年
【摘要】 了解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以第一间隔支为标志的前降支近远端病变的心电图表示,并比较近远端病变心电图之间的差异,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早期的心电图定位前降支病变部位的临床意义,指导临床早期通过简单而无创的心电图手段识别大面积心梗、预后不良的近端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