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3
- 13
- 1
- 1
- 2
- 2
- 2
- 2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学位论文】 作者:陈迪 导师:戎嘉余 姜宝玉 南京大学 地质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硕士) 2019年
【摘要】 显生宙以来发生过5次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其中奥陶纪末的那次事件是显生宙的第一次大灭绝,可分为两幕。第一幕,冰川极盛,气候急剧变冷,海平面大幅下降,多门类、多生态领域里的暖水生物遭到重创,凉水赫南特贝动物群应运而生、全球广布;第二幕,冰川快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彦伟 导师:姜宝玉 南京大学 地质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硕士) 2014年
【摘要】 南岭地区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期间经历了晚三叠世早中期和早侏罗世早中期两期大规模的海侵,沉积了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是检验我国陆相上三叠统和下侏罗统和建立陆相J/T界线划分的最有潜力地区之一。双壳类是这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中非常丰富的大化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吴聪 导师:杨湘宁 史宇坤 南京大学 地质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西藏南部地区保存有最完整的白垩纪至古近纪时期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汇聚的地质信息,因此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一直受到地质学家的关注.岗巴、定日地区上白垩统为一套海相地层,被认为保存了印-亚碰撞之前印度板块被动大陆边缘的沉积记录,具有很高的地层学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朱亚卓 导师:姜宝玉 南京大学 地质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硕士) 2011年
【摘要】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华南地区发育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是检验我国陆相上三叠统和下侏罗统和建立陆相J/T界线划分的最有潜力地区之一。双壳类是这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中最丰富的大化石,地理和地质分布都非常广泛,对于划分对比地层、确定地质年代有重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牛亚卓 导师:姜宝玉 南京大学 地质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硕士) 2011年
【摘要】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华南地区发育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是检验我国陆相上三叠统和下侏罗统和建立陆相J/T界线划分的最有潜力地区之一.双壳类是这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中最丰富的大化石,地理和地质分布都非常广泛,对于划分对比地层、确定地质年代有重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季鑫鑫 导师:冯洪真 南京大学 地质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硕士) 2008年
【摘要】 贵州紫云四大寨地区广泛出露一套复杂的深水盆地碎屑沉积,化石较少,研究程度较低,长期来一直难以与其他地区进行精确的地层对比。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贵州区调队(1981)在该区工作,发现了少量晚二叠世的化石,如Palaeofusulina,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丽霞 导师:冯洪真 南京大学 地质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硕士) 2008年
【摘要】 弗洛阶是奥陶系第二个阶,其顶、底界线分别被定义为牙形石Baltoniodustriangularis和笔石Tetragraptus approximatus的首现层,层型剖面分别位于我国湖北省宜昌黄花场和瑞典西南部Hunneberg的Di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萌 导师:罗哲西 杨湘宁 南京大学 生物学 地层学与古生物学(硕士) 2007年
【摘要】 西式尖嘴兽(Akidolestes cifellii)是新近在中国辽宁省发现的对齿兽动物。其齿列特征表明它属于鼹兽科动物(Spalacotheriidae),该科是以上下臼齿咬合为特征的单系类群,是现生兽类(有袋类和有胎盘类)的近亲,并且拥...
【关键词】 早白垩世 ; Akidolestes cifellii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黄浩 导师:杨湘宁 南京大学 生物学 地层学与古生物学(硕士) 2007年
【摘要】 滇西保山地块是理解冈瓦纳裂解与亚洲大陆增生的关键地区之一,其古地理演化广受关注。(蜓)类化石可为该地块古地理重建提供可靠的古生物学证据,然而保山地块中二叠世(蜓)类研究程度尚低。 本文系统描述了保山地块耿马县小新寨沙子坡组的Eo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孔凡凡 导师:杨湘宁 南京大学 地质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硕士) 2006年
【摘要】 采用R型和Q型聚类分析方法,对贵州省紫云县宗地乡上石炭统小独山阶—下二叠统紫松阶的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沉积环境的特征及其变化过程。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宗地小独山阶—紫松阶存在11种微相类型,分别为深水局限泻湖、浅水局限泻湖、深水藻丘、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