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0
- 5
- 2
- 2
- 2
- 1
- 3
- 2
- 1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学位论文】 作者:闫玉华 导师:龚勇 安徽大学 生物学 生物学(硕士) 2018年
【摘要】 噬菌体是感染放线菌,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统称,广泛存在于生态系统中。通过对噬菌体的研究,我们将很好地利用这一个庞大的基因资源,目前部分噬菌体已可作为基因工程工具,一些噬菌体酶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深海嗜热噬菌体GVE2分离自东海海底热溢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郏宣衍 导师:董宇辉 安徽大学 生物学 生物学(硕士) 2018年
【摘要】 毒素-抗毒素系统(toxin-antitoxin;TA)广泛存在于细菌的的染色体与质粒中,他们具有很多这种各样的功能,如调控细胞的生长和死亡。目前被人们研究的毒素-抗毒素系统中Ⅱ型的毒素-抗毒素系统是研究最为广泛的。在Ⅱ型的毒素-抗毒素系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阳 导师:石田尚臣 高福 安徽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14年
【摘要】 目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Syndeome,AIDS)1981年首次在美国被发现,1983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赵慧芹 导师:李学兵 安徽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14年
【摘要】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世界范围的大流行。目前市场上抗流感药物主要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然而,随着这类药物的广泛应用,耐药毒株已大量出现,因此,寻找新作用机制的抗流感药物对流感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陶磊 导师:汪维云 郭青龙 安徽农业大学 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硕士) 2014年
【摘要】 最近我们证实了新合成的黄酮类化合物LL-202对人乳腺癌细胞显示出较强的体体外抗肿瘤效应。其抗肿瘤活性的潜在机制还有待阐明。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s)的激活是细胞凋亡的一个主要标志,表现为对细胞死亡的起始因子和执行因子的活化。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丁泽阳 导师:徐林 安徽大学 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硕士) 2014年
【摘要】 学习记忆是大脑接受外界刺激,并将其以神经信号的形式进行加工、存储和提取的过程。应激是指机体对内外界变化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应激和学习记忆密切相关,过强的应激会损伤学习记忆能力。同时,应激事件相关的记忆难以遗忘。突触可塑性被认为是学习记忆的细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于冬敏 导师:葛宏华 徐终东 安徽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14年
【摘要】 辅酶A作为一个必要的辅助因子,在细胞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作为酰基载体,介导生物体内各种生化反应。辅酶A合成的最后两个步骤是,4'-磷酸泛酰巯基乙胺在腺苷酰转移酶(PPAT)的作用下形成脱磷酸辅酶A,脱磷酸辅酶A在脱磷酸辅酶A激酶的(D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韩毛振 导师:童望宇 安徽大学 生物学 微生物学(硕士) 2014年
【摘要】 维吉尼亚链霉菌IBL14(Streptomyces virginiae IBL14)为本实验室筛选出的有效的转化和降解甾醇类化合物菌株。前述研究证明IBL14菌株通过氧甲基转移酶使薯蓣皂素B环上发生甲氧基化形成6-甲氧基产物这一首次发现的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丁兢娜 导师:陈彦 安徽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13年
【摘要】 香菇多糖(Lentinan,LNT)是一种食用菌多糖,也是众所周知的活性非常广泛的多糖之一,其抗肿瘤活性尤为突出。阿霉素曾经是临床上普遍使用的抗肿瘤药物,但由于它具有很强的毒副作用,现在被医者谨慎使用。本研究以发展中国传统食用菌和降低阿霉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