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2
- 11
- 2
- 1
- 1
- 3
- 2
- 2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学位论文】 作者:李祥仁 导师:朱章志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临床基础(博士) 2017年
【摘要】
目的:
《伤寒论》系东汉张仲景所著,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幸得王叔和的整理,成无己的注释,此书得以保留,并在宋朝印刷术的帮助下得以广泛流传。其论宗于《素问》,其用法于《汤液》,将中医理论与临床完整地结合起来,可谓开创了后世辨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相如 导师:李赛美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临床基础(博士) 2016年
【摘要】
目的: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由遗传、环境共同作用,导致胰岛素绝对或者相对不足,胰岛素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引起的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紊乱的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症状的代谢性疾病的临床综合征。2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亚敏 导师:彭胜权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临床基础(博士) 2002年
【摘要】 随着急性缺血性中风(AIS)的发病率的逐年增高,寻找有效防治该病的措施,已成为世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中医药对AIS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其药理作用的多靶点、多途径性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重视。本课题基于导师彭胜权教授长期的临床经验和以往的研究为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振杰 导师:熊曼琪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临床基础(博士) 2002年
【摘要】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寿命。目前对其概念尚难下确切的定义。由于微血管遍布全身,其损害可累及全身各组织器官,主要表现是在视网膜、肾、神经、肌肉、皮肤等组织病变。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很复杂。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汪栋材 导师:熊曼琪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临床基础(博士) 2001年
【摘要】 该研究将列入观察的60例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按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应用加减地黄饮子口服配合脉络宁静脉滴注的养阴活血法治疗组和应用补阳还五汤配合黄芪针静脉滴注的益气活血法对照组各30例,以进一步探讨糖尿病性脑梗塞的辨证论治规律养阴活血法的治疗效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童光东 导师:彭胜权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临床基础(温病)(博士) 2001年
【摘要】 该课题在对慢性乙型肝炎(CHB)重新思考下,提出以伏气温病为指导,采用补肾清透法治疗CHB,并从理论、临床、实验三个方面对中医药治疗CHB及其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免疫机理加以研究.临床研究结论:1、补肾清透法与乙肝扶正胶囊皆有明显改善慢性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万晓刚 导师:熊曼琪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临床基础(博士) 2001年
【摘要】 以古今文献史料为据,在探讨伤寒学定义的基础上,考证相关人物、相关著作、相关事件、学术关系及其阶段特征,将伤寒学术发展历程划分为五个时期.1、学说形成时期:东汉末年,仲景集前期研究之大成,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融理法方药于一体,创立外感热病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廖莉琴 导师:彭胜权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临床基础(博士) 2001年
【摘要】 温病湿热证具有病程长、病情缠绵、留连于气分而不易发展到营血分的特点,该课题拟通过动物实验来探讨这一特点的机制.实验观察湿热环境、高脂饮食、内毒素分别和联合作用下对新西兰兔的影响,结果发现:高脂饮食并不会引起温病湿热证的表现;内毒素引起温热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艺平 导师:刘仕昌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临床基础·温病学(博士) 2000年
【摘要】 温病湿热证是临床常见的病证,湿热合邪为病,在病情上较之单纯湿邪或热邪致病更为复杂、严重。目前常见的祛湿清热法有:辛香宜透、芳化湿浊;辛温开郁、苦温燥湿;苦寒清热燥湿;淡渗利湿清热。湿热证因其病因性质阴阳错杂,治疗比较困难,临床疗效欠佳,病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袁捷 导师:李国桥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临床基础(温病学)(博士) 2000年
【摘要】 本文旨在通过双氢青蒿素的复方配伍,寻找高效、速效,安全的新抗疟药复方,为解决至今全球日益严重的疟疾抗药性问题作出努力。通过三因素、三水平L_9(3~4)的正交试验证明:双氢青蒿素+磷酸萘酚喹+甲氧苄啶的复方配伍(DNT)的最佳配比为1: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