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6
- 37
- 2
- 2
- 1
- 1
- 7
- 6
- 5
- 4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学位论文】 作者:饶志粒 导师:曾南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中药药理学(博士) 2022年
【摘要】 目的:基于前期研究结果即荆芥-防风药对(荆防药对)的正丁醇提取部位(JFNE)为其抗炎有效部位,利用硅胶柱色谱对该提取物进行分离,得到有效抗炎分离组分JFNE-A。考察JFNE-A及JFNE对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模型小鼠,及LPS刺激A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宝君 导师:曾南 成都中医药大学 药学 药理学(硕士) 2022年
【摘要】
目的:本研究拟从成都市温江区岷江村的三个品种桂花(橙红丹桂、柳叶银桂、速生金桂)中,筛选出一种活性成分含量丰富、具有较好抗炎、抗氧化能力及抗黑色素作用的优质桂花品种,为该区域优质品种桂花的衍生品研发及其药用、美白价值探索奠定一定基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石博宇 导师:曾南 成都中医药大学 药学 药理学(硕士) 2019年
【摘要】
目的:本研究基于神经炎症反应、神经损伤与抑郁症的关系认识,以脂多糖(LPS)诱导的炎性抑郁样模型为载体,探讨逍遥散对炎症诱发的抑郁症的干预作用及机制,以期进一步揭示逍遥散抗抑郁作用发挥的新途径。
方法:⑴抗炎作用:逍遥散(30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晏成倩 导师:曾南 成都中医药大学 药学 药理学(硕士) 2018年
【摘要】
目的:
针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日益突出,严格控制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选择可靠/较优的检验检测方法已成为焦点,本研究针对中药注射剂热原安全性问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红花注射液进行家兔热原检查法和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比较研究,为红花注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温桃群 导师:曾南 成都中医药大学 药学 药理学(硕士) 2017年
【摘要】
目的:观察荆芥挥发油与胡薄荷酮对 LPS中毒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并从NLRP3炎症小体角度,探讨荆芥挥发油及胡薄荷酮抗炎效应的NLRP3炎症小体通路分子机制,进一步完善荆芥挥发油的抗炎作用研究,揭示其主要物质基础。
方法:(1)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凤 导师:曾南 成都中医药大学 药学 药理学(硕士) 2017年
【摘要】
目的:以 THP-1细胞为载体,观察荆芥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胡薄荷酮抗炎作用的NLRP3炎症小体调控机制,进一步完善荆芥挥发油与模式识别受体相关的抗炎作用机制研究。
方法:采用GC-MS法测定荆芥挥发油的化学成分,MTS法测定荆芥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桑文涛 导师:曾南 成都中医药大学 药学 药理学(硕士) 2017年
【摘要】 目的:观察荆防散正丁醇部位对气管滴注LPS所致小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及 LPS刺激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的保护作用,探讨其抗炎效应的NF-κB信号通路机制,并初步探究该部位抗炎主要物质基础,以补充、完善该部位的抗炎作用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徐锋 导师:曾南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中药药理学(博士) 2017年
【摘要】
目的:以NLRP3炎症小体通路为切入点,以炎性细胞/组织-炎性细胞因子-信号转导为主线,评价桂枝抗炎有效部位对内毒素中毒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抗炎效应的分子机制。
方法:采用体外和体内实验相结合,评价桂枝挥发油和桂皮醛抗炎效应的NLR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怡 导师:曾南 成都中医药大学 药学 药理学(硕士) 2016年
【摘要】 目的:从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两个角度观察洋椿苦素体外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诱导细胞周期阻滞的作用机制.方法:(1)洋椿苦素体外抗肿瘤活性测定:采用CCK-8法检测药物对食道癌EC-9706细胞、食道癌Ec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