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9
- 24
- 6
- 2
- 1
- 1
- 4
- 3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学位论文】 作者:汤喆 导师:李天德 王禹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 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 临床医学 内科学;心血管病学(博士) 2017年
【摘要】 研究背景:冠脉重度钙化病变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支架膨胀不良发生率高,从而增加了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MACE...
【关键词】 冠状动脉钙化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丽凤 导师:李天德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 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 临床医学 内科学(心血管病)(博士) 2015年
【摘要】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主要病理过程是急性缺血而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通过血运重建恢复血流是临床上保护心肌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再灌注本身会进一步加剧原缺血损伤,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孙瑜 导师:李天德 军医进修学院;解放军总医院 解放军医学院 临床医学 心血管内科(博士) 2011年
【摘要】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动脉粥样硬化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类疾病,它是造成心脏、脑及肢体缺血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的第一大杀手.据卫生部公布的医学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超过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国明 导师:李天德 王禹 军医进修学院;解放军总医院 解放军医学院 临床医学 内科学 心血管病(博士) 2010年
【摘要】
第一部分:机械后适应中磷酸化p38/JNK变化及其对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缺血后适应中磷酸化p38/JNK MAPK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其与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7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郭晓明 导师:李天德 军医进修学院;解放军总医院 解放军医学院 临床医学 内科学(心血管病)(博士) 2009年
【摘要】 研究发现慢性低氧可以引起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等心血管系统的异常。目前对于低氧所致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氧疗,但是有些器官和组织的损伤是不可逆的,通过氧疗不能完全恢复。如何预防和治疗由低氧引起的不可逆性损伤是临床治疗的重点和难点。研究发现外源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建飞 导师:李天德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军医进修学院 临床医学 内科学(心血管)(博士) 2008年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阿托伐他汀与非诺贝特或吉非罗齐联合应用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较佳给药剂量及方法,在达到良好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避免肝、肾功能损害以及肌病、横纹肌溶解的产生,从而为临床工作中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使血脂水平充分达标,延缓动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杨波 导师:李天德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军医进修学院 临床医学 心血管内科(博士) 2005年
【摘要】 本文对重组非糖基化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了研究。目的:构建非糖基化、抗凝血酶激活的高分子量尿激酶原突变体。方法:使用PCR扩增的方法,将302位天冬酰胺(Asn302)突变为丙氨酸(Ala302),去掉糖基化位点;将156位精氨酸(A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田新利 导师:李天德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军医进修学院 临床医学 心血管内科(博士) 2005年
【摘要】 研究目的:通过实验动物建立心肌梗死模型的整个试验过程,包括实验动物的筛选、呼吸机的使用、左前降支的结扎、生理记录仪的记录及模型成功的分析判断。 研究方法:采用结扎SD雄性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实验动物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单兆亮 导师:李天德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军医进修学院 临床医学 心血管内科学(博士) 2005年
【摘要】 背景及目的研究房颤机理及治疗,建立符合临床特点并简单、快捷的动物模型是基础和关键。目前研究孤立性房颤主要有两种模型:一是“房颤引发房颤”模型,即以20-50Hz的频率刺激左心房1-5s,诱发出短阵房颤,待房颤自发终止后立即重复刺激,或每间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