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1
- 3
- 3
- 2
- 2
- 1
- 2
- 2
- 1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学位论文】 作者:郑开丰 导师:李桂兰 山西农业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20年
【摘要】
目的:以过氧化氢(Hydrogenperoxide,H2O2)诱导的BRL-3A大鼠肝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为基础,探讨山楂酸(Maslinicacid,MA)对H2O2诱导的BRL-3A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磊 导师:王文魁 李桂兰 山西农业大学 兽医学 兽医(硕士) 2019年
【摘要】
目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探索山楂酸(Maslinic acid, MA)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1.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林红 导师:李桂兰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作物学 作物遗传育种(硕士) 2014年
【摘要】 本研究利用RT-PCR和3'race技术从大豆中克隆了一条干旱胁迫应激相关序列,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选取了7份不同大豆材料,苗期用20%PEG6000进行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测定处理后1~6 d该干旱应激相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丹 导师:李桂兰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作物学 作物遗传育种(硕士) 2010年
【摘要】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是栽培大豆的近缘野生种,具有高蛋白、多花多荚、抗逆性强等许多优良特性,因此对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
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野生大豆遗传资源深入有效的评价及合理的保护,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其优良性状,开发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侯春光 导师:郭义 李桂兰 天津中医学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针灸推拿学(硕士) 2005年
【摘要】 本文观察了不同频率电针和中药薏苡仁对大鼠半横断性脊髓损伤后形态和功能修复的影响,旨在观察治疗效果及揭示不同频率电针和中药薏苡仁治疗脊髓损伤的部分作用机理,并筛选电针适宜频率和观察中药薏苡仁对脊髓损伤后修复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艳 导师:李桂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卫生毒理学(博士) 2003年
【摘要】 目前关于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苯中毒遗传易感性研究尚很初步,部分结果也不尽一致;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其它未知基因在个体易感性中起作用还未见报道.因此,为了进一步探索毒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苯中毒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并且寻找苯中毒相关的可能易感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庆雯 导师:郭义 李桂兰 天津中医学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针灸学(硕士) 2003年
【摘要】 实验目的:该研究通过不同频率电针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再生形态和功能影响的观察,旨在揭示不同频率电针的作用机理,筛选最佳电针治疗参数和最佳治疗时间,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实验方法:选用Wister大鼠1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5Hz电针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许建宁 导师:李桂兰 苏志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生物学 分子流行病(硕士) 2002年
【摘要】 该研究拟重点抓住在苯代谢致血液毒性/致癌性过程中,将各种代谢产物活化代谢为苯醌的关键代谢酶的MPO,分析MPO基因多态性与苯中毒发病的关系,探讨MPO基因多态性与苯致血液毒性易感性的关联,及环境因素对其易感性的影响与程度.针对上述研究目的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凌凛 导师:李桂兰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基础医学 毒理学(硕士) 2001年
【摘要】 该文的最大特色在于它是基于较为准确衡量每个工作苯暴露水平的基础上的染色体畸变研究.该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利用染色体G-分带技术和常规检测方法分析了42名接苯和39名中毒工人以及按1:1匹配的对照工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稳定性畸变.第二部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