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2
- 28
- 3
- 2
- 1
- 1
- 6
- 4
- 4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学位论文】 作者:陆治杏 导师:闻大翔 杭燕南 王珊娟 黄贞玲 上海交通大学 临床医学 麻醉学(硕士) 2015年
【摘要】
目的:比较单次静注与持续输注罗库溴铵对老年病人腹部手术肌松效应的影响,研究老年病人持续输注罗库溴铵肌松药残余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临床安全和合理使用肌松药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病人60例,ASAⅠ-Ⅲ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冉国 导师:闻大翔 杭燕南 王珊娟 陈杰 上海交通大学 临床医学 麻醉学(硕士) 2015年
【摘要】
目的:比较单次静注与持续输注顺阿曲库铵对老年病人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肌松药效应的影响。
方法:选择全麻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的老年病人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间断给药组(Ⅰ组)和持续给药组(Ⅱ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后Ⅰ组根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杨卫红 导师:闻大翔 杭燕南 上海交通大学 临床医学 麻醉学(硕士) 2008年
【摘要】 本研究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间断静注与靶控输注罗库溴铵的肌松时效比较 目的:观察成人间活体肝移植术中不同手术分期罗库溴铵的药效学变化。研究肝功能失代偿病人行成人间活体肝移植手术时,间断静注(IV)及靶控输注(TCI)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曹建国 导师:李伟毅 杭燕南 上海交通大学 基础医学 免疫学(硕士) 2008年
【摘要】 目的:比较腹部手术患者不同麻醉方法对血流动力学及应激的变化,并深入研究不同麻醉与术后镇痛方式对于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研究一 34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静脉诱导,全凭静脉维持的全麻。研究组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黄悦 导师:杭燕南 上海交通大学 临床医学 麻醉学(博士) 2006年
【摘要】 一瑞芬太尼与丙泊酚用于小儿无肌松药气管插管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诱导气管插管时的插管条件以及心血管反应,探讨两种药物复合用于无肌松药气管插管适当的剂量组合。 方法:60例患儿择期接受短小手术,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周仁龙 导师:杭燕南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 临床医学 麻醉学(博士) 2005年
【摘要】 [研究一]目的:比较不同血浆靶控浓度输注瑞芬太尼在老年病人全麻诱导中的应用。结论:使用TCI方法输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在老年病人进行全麻诱导,两者靶控浓度分别为2~3ng/ml与2.5μg/ml比较合理。 [研究二]目的:比较不同速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洪涛 导师:杭燕南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 临床医学 麻醉学(博士) 2005年
【摘要】 第一部分临床研究 一、老年病人非心脏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多中心研究 结论:老年病人POCD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与计算能力的下降。 二、血清S-100ββ和NSE蛋白变化与老年病人腹部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学敏 导师:杭燕南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 临床医学 麻醉学(博士) 2004年
【摘要】 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并可能伴有多种并发症.胰酶激活以及局部和全身的炎症被认为是其主要的病理生理变化.低温可通过多种机掉减轻组织水肿,降低血管通透怀,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和中性粒细胞的聚集.该实验旨在研究早期应用中度低温对急性出血坏死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莉 导师:杭燕南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 临床医学 麻醉学(博士) 2004年
【摘要】 氯胺酮和异丙酚对谷氨酸致PC12细胞株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静脉麻醉药的脑保护作用基本得到认可,但其作用机制仍有许多不明之处.该研究在谷氨酸损伤的神经元样PC12细胞株模型,观察氯胺酮和异丙酚的神经保护作用和保护机制;并探讨氯胺酮的神经毒性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