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6
- 12
- 2
- 1
- 1
- 1
- 11
- 3
- 3
- 3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学位论文】 作者:冯永强 导师:王德昌 山东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07年
【摘要】 目的:严重烧伤对机体是一个强烈的刺激,可以引起包括肠粘膜损害的全身反应,肠道屏障障碍引起细菌移位,形成内源性感染,进一步可造成远位器官功能的损害。细菌移位的途径有淋巴途径、血液途径、跨肠壁途径。可以把细菌移位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肠壁屏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坤 导师:王德昌 山东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07年
【摘要】 目的: 严重烧伤,将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免疫抑制,烧伤免疫抑制使病人发生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的几率增加。大量的实验详细的阐述了免疫抑制的机制,其中包括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巨噬细胞介导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郭丹凤 导师:王德昌 山东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06年
【摘要】 正常机体参与免疫活动的物质由细胞及体液两大类组成,各种免疫物质间形成网络结构,相互影响,以适应不同的生理状态变化。严重烧伤后机体免疫功能变化为双向性改变,一方面表现为以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为特征的过度反应,另一方面表现为淋巴细胞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冷向锋 导师:王德昌 山东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06年
【摘要】 细胞凋亡(apoptosis),又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细胞在各种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由自身基因调控的一种主动死亡。细胞凋亡贯穿于烧伤后病程的各个方面,并在严重烧伤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的发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肖虎 导师:王德昌 山东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博士) 2005年
【摘要】 目前,对烧伤休克的认识只停留在血循环与休克的关系方面。诸如烧伤后由于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使大量体液外渗或渗入第三间隙引起机体有效血容量迅速下降导致休克。而对淋巴循环系统与休克关系的研究方面,如休克期淋巴回流对机体的影响等研究尚属空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宋国栋 导师:王德昌 山东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04年
【摘要】 目的:该研究采用能够引起肠源性感染的烧伤后免疫抑制大鼠模型,分别观察、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早期大剂量应用对大鼠肠粘膜屏障、肠粘膜细胞凋亡、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和脓毒症及其预后的影响.结论:1.rhGH能够促进严重烧伤后肠粘膜细胞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杨涛 导师:王德昌 山东大学 临床医学 烧伤外科(硕士) 2001年
【摘要】 目的: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严重烧伤、创伤及感染后引发全身免疫功能受损、全身性炎症反应(SIR)的极为重要的炎症介质,在全身性炎症反应、肠源性感染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严重病理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生长激素(GH)对调整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曹永倩 导师:王德昌 山东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硕士) 2001年
【摘要】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病人休克期内脓毒症发生的病因、预防和治疗措施.结论:严重烧伤休克与脓毒症形成恶性循环,互相促进.肠源性感染是休克期发生脓毒症的一个重要途径.烧伤早期投用对肠道菌群敏感的抗生素是预防和治疗休克期脓毒症的重要措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宋国栋 导师:王德昌 山东大学 临床医学 烧伤外科(硕士) 2000年
【摘要】 目的;如何维护或尽快恢复严重烧伤或创伤应激后肠粘膜形态结构与屏联功能的完整性是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生长激素(GH)对肠道有重要的营养作用.该研究旨在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早期应用对严重烧伤后肠粘膜的保护作用,初步观察其对肠源性感染的影响.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