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9
- 16
- 3
- 2
- 1
- 4
- 2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学位论文】 作者:冯鑫 导师:王生 北京大学 特种医学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博士) 2004年
【摘要】 已知雌激素对减轻心肌和平滑肌的损伤、降低其炎性反应具有明显的保护性作用,并且有可能通过抗氧化机制来发挥对肌肉的保护性作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可以促进成肌细胞的增殖和融合,但是雌激素和生长因子对整体肌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郭秀云 导师:王生 张海峰 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京大学 特种医学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硕士) 2004年
【摘要】 [目的] 对石油化工企业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寻找事故发生规律和危险因素,提出应对措施,为我国石化行业事故预防与控制,进行有效的应急救援,减少事故损失提供参考依据.[内容] 调查分析某大型石化公司20余年来发生的伤害事故和无伤害事故,并对公司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国珍 导师:王生 北京大学 特种医学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博士) 2004年
【摘要】 [目的]骨骼肌损伤在职业医学、临床医学、运动医学领域中都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患,这类损伤给人们的工作、日常生活及体育锻炼均带来严重影响,而在肌肉损伤中肌肉拉伤又占有较大比例.损伤机制方面的研究表明,在损伤过程中出现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自由基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何淑嫦 导师:王生 北京大学 特种医学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博士) 2003年
【摘要】 该研究通过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探讨了铝接触对作业工人的神经毒性作用,从情感状态、心理行为、自主神经功能、单胺类神经递质、大脑功能和外周运动神经功能等多方面系统地评价了长期接触铝对铝电解工人神经系统的损害;旨在探讨灵敏的、特异的检测指标,并且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唱斗 导师:王生 北京大学 特种医学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硕士) 2003年
【摘要】 目的:通过实验室研究和现场调查两方面观察建筑装修引起室内空气中甲醛、氨、苯、甲苯和二甲苯的浓度变化情况,并在实验条件下观察开窗时间及相对湿度对空气污染的影响.结论:1.开窗对于降低装修引起的室内污染有重要作用,开窗时间越长,室内污染物浓度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孙菲 导师:王生 北京大学 特种医学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博士) 2003年
【摘要】 当前职业人群正面临着快速变革与低工作稳定性的挑战,因此研究职业应激对工人健康的影响十分重要.我们进行了一次有162名铁路调度员参加的横断面研究,以了解工人所感受到的职业应激对心理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在该研究中,我们采用经修订的Karasek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侯粉霞 导师:王生 北京大学 特种医学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博士) 2003年
【摘要】 该研究则对噪声暴露后豚鼠耳蜗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改变进行了观察.噪声通过何种途径引起耳蜗毛细胞缺失尚未完全阐明,研究噪声暴露后耳蜗毛细胞凋亡及其机制将为进一步探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丽萍 导师:王生 北京大学 特种医学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博士) 2003年
【摘要】 尽管伤害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死因之一,但尚未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的足够重视和充足研究经费的投入,研究专家们认为其中很重要的问题在于对伤害的研究缺乏统一衡量标准,无法获得准确的、论据充足的资料,因而不能进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比较,也就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党卫民 导师:王生 北京大学 特种医学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硕士) 2002年
【摘要】 次声(infrasound)是指频率在10<'-4>~20Hz范围的声波,通常在生产环境中次声强度在35dB~140dB之间,超过一定强度的次声,将对作业者的健康和劳动能力产生不良影响,已有的研究结果提示,次声可因生物共振而直接对机体产生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