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
- 8
- 3
- 2
- 1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学位论文】 作者:宁志英 导师:赵学勇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态学 生态学(博士) 2022年
【摘要】 凋落物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核心过程之一,认识其关键影响机制对于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碳和养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将植物功能性状与凋落物可分解性联系起来是近年来生态学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有利于深入理解陆地生态系统群落结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娟丽 导师:赵学勇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态学 生态学(博士) 2020年
【摘要】 全球约有36%的面积为干旱和半干旱区,而我国国土面积的52%属干旱缺水地区。生长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也常会遇到大气干旱或者土壤干旱。近年来因为气候变化和人类的过渡干扰,土地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水土流失严重,水制约性加重,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敏 导师:赵学勇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态学 生态学(博士) 2015年
【摘要】 多枝柽柳、梭梭、霸王和沙冬青是中国西北荒漠地区的重要优势种,为了解其不同种群、栖息地干扰下植物的传粉生物学特性,对这些物种的开花动态、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花粉限制、传粉特性、访花者种类、坐果率、结籽率及交配系统进行观测。研究发现,植物多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周欣 导师:赵学勇 左小安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态学 生态学(硕士) 2015年
【摘要】 植物功能性状(PFTs)是植物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理、物候或形态的适应性状,能客观地表达植物对外部环境的生态适应性。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退化和土地沙漠化成为我国半干旱农牧交错带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然而与全球变化密切相关的沙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罗永清 导师:赵学勇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态学 生态学(博士) 2014年
【摘要】 植物根系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键环节之一,根系与土壤的碳氮周转对植物-土壤系统养分循环与物质平衡有重要作用。差巴嘎蒿为科尔沁沙地半固定和半流动沙丘的优势灌木,也是沙地固定过程中的先锋物种,其根系活动对退化沙地土壤性质的改变和植被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黄文达 导师:赵学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态学 生态学(博士) 2011年
【摘要】 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dron)是菊科蒿属旱生半灌木,是科尔沁沙地植被恢复的主要植物种,也是沙地植被的主要优势种和建群种。由于差不嘎蒿抗逆性强,生态可塑性大,具有很强的抗旱、抗风蚀和抗沙埋的能力,因此研究差不嘎蒿种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黄迎新 导师:赵学勇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生态学 生态学(博士) 2009年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对不同土壤营养、水分和密度条件下,不同演替阶段的四种一年生藜科植物(沙米、大果虫实、尖头叶藜和猪毛菜)结构特性以及生物量分配特性表型可塑性的异速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从整体上看,四种植物的株高、一级分枝数、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黄刚 导师:赵学勇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生态学 生态学(硕士) 2006年
【摘要】 科尔沁沙地地处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中国沙地中水热组合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但是,由于大范围的开荒和过度土地利用,致使该区成为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过去对于该区的研究多集中在沙漠化所引起的土壤、植被退化及沙漠化过程中植物的适应对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