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0
- 4
- 3
- 1
- 1
- 2
- 2
- 1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军 王晓飞 等 《检验医学》 2014年3期 215-21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通过增加痰液量和超声破碎法提取痰液中的结核菌DNA,提高结核分枝杆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检出率。方法选择206例肺结核患者,以103例非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肺结核患者同时进行结核菌涂片,并在美国BD公司的MAGIT96...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超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春岚 王骏 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10卷2期 225-226,228页ISTIC
【摘要】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或与脑血管病变有关的痴呆,是继Alzheimer病(AD)之后第二常见痴呆.严重者丧失生活能力,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在欧美等国家VD占老年痴呆的10%~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龚帆 王骏 等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11年08卷3期 143-146页
【摘要】 1病例资料患者,女,20岁,职员.主诉“腰痛1周,双下肢麻木无力3d”于201 1年9月13日拟“脊髓病变”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神经内科.2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1月(201 1年8月)曾有腹泻病史,无发热及脓血便,服药(具体不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显阳 常君丽 等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15年7卷1期 52-55页ISTICCA
【摘要】 骨肉瘤是骨骼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转移率高,肺是骨肉瘤转移的主要靶器官,临床上由于缺乏特异性,常在疾病晚期才得到确诊.近年来骨肉瘤及其肺转移相关信号通路的作用已为人们所重视,分子遗传学及细胞遗传学技术的发展为探求骨肉瘤发生、发展的机制提供了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荔荔 刘伟志 等 《基础医学教育》 2013年15卷11期 1014-1015页
【摘要】 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但在医学心理学专业讲授实验心理学可借鉴经验较少.为此把自主学习(self learning,SL)和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理念和形式引入实验心理学的教学,在教学内容设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卫东 孙燕 等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25卷2期 12-14页ISTICCSCDCA
【摘要】 为改进神经病学I临床教学方法,初步探索了将PBL教学模式与启发引导式教学模式相结合进行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的教学实践.新的教学模式明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的教学效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春岚 潘卫东 等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25卷5期 104-107页ISTICCSCDCA
【摘要】 猫豆为一种药食两用植物,在印度草药医学中很早就被用于治疗蛇虫咬伤、男性不育、神经衰弱、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等疾病.随着近年来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抗帕金森病作用、镇静安眠、抗蛇毒、治疗男性不育症及其营养作用、毒性作用、贮藏与种植应用等方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卫东 郭伸 等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24卷4期 38-41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评价养血清脑颗粒(Cerebralcare Granule,CG)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51例存在睡眠障碍的PD患者随机、双盲分为CG组(n=26)和安慰剂组(n=25),于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亚周 江慧琴 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7年25卷17期 1528-1535页ISTICCA
【摘要】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发生受到遗传、环境、免疫、肠道内微生物群的影响.研究发现IBD与真菌微生物群存在密切关系:(1)真菌在肠道中正常定植,是肠道微生物的重要组成成员;(2)IBD患者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志萍 郭津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7年25卷7期 569-575页ISTICCA
【摘要】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肝病进展至肝硬化的必经阶段,迄今为止临床上尚缺乏特异性针对肝纤维化的有效逆转或阻止其进展的药物,肝纤维化是一个由多种细胞因子和分子途径参与的复杂病理变化,深入探究肝纤维化的细胞分子机制从而发掘出特异性的抗纤维化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