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5
- 6
- 4
- 1
- 1
- 2
- 2
- 1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金茜 智秀娟 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4年33卷7期 750-754页
【摘要】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正交分析,优化碘乙酰胺改性溶菌酶的条件,并测定此改性条件下溶菌酶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0.06 mol/L碘乙酰胺与5 mg/mL溶菌酶改性时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在45℃,反应时间3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海燕 郑英明 等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5年34卷2期 154-156页ISTICCA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病理基础[1].近年来,已有多种影像技术用于As斑块检测,也有多种生物标志物从不同的角度As斑块的病理变化.每年全世界仍有大约有20 000 000人死于急性心血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颖 杜海燕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15年12卷36期 40-44页ISTICCA
【摘要】 随着华法林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个体间剂量差异问题日益突出,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已成为国际上研究的热点.不少研究显示基因多态性影响华法林的给药剂量,剂量预测模型有利于实现个体化治疗.本文就近年来华法林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影响华法林剂量的相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海燕 方振威 等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5年15卷2期 148-153页ISTIC
【摘要】 近30年来,他汀类药物从单一的调血脂药,发展成为一类广泛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基石治疗药物,在心脑血管一级、二级预防方面均显示出良好疗效.临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英明 仇琪 等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5年4期 297-299,30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建立HPLC-MS/MS法测定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A在大鼠血浆中浓度的方法。方法用乙腈蛋白沉淀法处理血浆样本,色谱柱为Synergi Hydro-RP 80 A(150 mm ×2 mm,4μm),流动相为乙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海燕 林阳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5年5期 565-566,567页ISTIC
【摘要】 心房颤动( 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我国30~85岁居民中AF患病率为0.77%,其中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30%以上。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AF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卒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海燕 戴路 等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7年17卷6期 721-724页ISTIC
【摘要】 肾脏是药物毒性作用的重要靶器官,约20%的肾毒性由药物引起.临床上,早期肾损伤难于发现,采用传统肾功能检测方法发现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升高时,细胞损伤已超过70%~80%[1],肾脏往往已发生严重损害,甚至功能衰竭.近年来,屡有上市新药因毒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晓虹 蔡焯基 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37卷2期 158-163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心境稳定剂单药或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双相躁狂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晓虹 《四川精神卫生》 2016年29卷1期 1-5页ISTIC
【摘要】 双相障碍以反复出现的躁狂或抑郁发作为典型特点,但其临床表现复杂,病程演变多样,起病初期与单相抑郁难以区分,易造成临床诊断困难。该病共患病多,自杀风险高,预后不良,严重的社会负担使其日益受到重视,如何早期识别双相障碍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旸 王刚 等 《四川精神卫生》 2016年29卷1期 19-22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抗抑郁剂早期起效对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133例抑郁发作患者被随机分入四种抗抑郁剂治疗组(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帕罗西汀组),分别在基线期、治疗2周末及8周末使用16项抑郁症状快速自评量表(QIDS - SR16)对患者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