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8
- 38
- 25
- 21
- 14
- 9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梁华龙 《中医学报》 2012年27卷8期 941-94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伤寒论》桂枝汤主治证及其禁忌.方法:引《伤寒论》第53条、第54条有关桂枝汤主治证的条文,分析治表治里的原则.结果:①桂枝汤既可治疗六经中风,又可治疗其他众多病证,所以桂枝汤证不能等同于太阳中风证;②六经皆有中风,不唯太阳可有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华龙 《中医学报》 2012年27卷10期 1259-126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太阳伤寒表实证、麻黄汤证、表证衄血的内涵.方法:用现代汉语来阐释中国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伤寒论》第35 ~ 37条、第46条、第51条、第52条、第55条、第189 ~191条、第232条、第235条、第264条、第276条等条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华龙 《中医学报》 2014年29卷2期 196-199页ISTICCA
【摘要】 ①“热入血室”与“热入因作结胸”的“热入”似同实不同,“热入因作结胸”是病因病机,热是外来表热;而“热入血室”是证候,热是病人正邪相争时产生的热,不是外来的邪热,也不是风寒所化热,这种热进入血室,与经血相搏,形成“热入血室”证.②“无犯胃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华龙 《中医学报》 2014年29卷3期 345-348页ISTICCA
【摘要】 ①《伤寒论》第153条复加烧针后胸烦并非是热盛,而是阳虚,是虚阳不能温阳心神而的胸烦,其胸烦实则是心烦,烦是一种心理表现,而胸则是一个部位概念,心居胸中,故以胸烦代心烦.②大黄黄连泻心汤证是邪热纯在中焦,并未涉及上焦,故不用以清肺热为主的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华龙 《中医学报》 2014年29卷1期 28-31页ISTICCA
【摘要】 “日晡”是一个时称而不是一个时辰,虽然与十二地支计时的申时有所重叠,但并不是后世医家所说的申时,由于“日晡”时(下午2点15分至3点45分)是一天温度最高,也就是阳气最旺的时段,人体的阳气也是最高涨的时段,故而能够与邪气相争,尤其是发热性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华龙 《中医学报》 2014年29卷4期 494-497页ISTICCA
【摘要】 ①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说明表证经过汗、下后,如果表证已去,就不能再用解表的方法治疗;误治后的变证,并不取决于误治的方法,而是取决于病人的体质.汗出与无大热两者为共同伴随症状,因为汗出时体温会随汗弥散,故凡是汗出的就一定不会有大热,凡是有高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华龙 《中医学报》 2013年28卷10期 1468-147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通过对桂枝建中治表里,随经过经属传变机制的研究,提出新传变方式—“经传”.方法:对《伤寒论》第100条-第109条原文进行分析.结果:①桂枝汤和小建中汤都具备表里同治的功能,但其侧重点有所不同,桂枝汤解表散风寒为主,兼有建中和阴阳的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华龙 《中医学报》 2013年28卷4期 492-49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伤寒论》所记载的误用汗、下不同结果的救治.方法:对《伤寒论》第58条、第59条、第60条、第61条进行分析.结果:①天人相应是达成阴阳自和的基础,形神统一是促使阴阳自和的关键,气血调和是完成阴阳自和的结果,胃气神根是体现阴阳自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华龙 《中医学报》 2013年28卷3期 340-34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误下脉促或上冲”与“短气不与但坐同”的机理.方法:从《伤寒论》第34条、第48条入手对表证误用下法和表证汗出不够进行分析.结果:①表证误下之后的“脉促”与“气上冲”病理机制相同,只不过一个是表现在脉象上,一个是表现在症状上.②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华龙 《中医学报》 2013年28卷6期 812-81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伤寒论》所记载蓄水证的成因与治疗方法.方法:对《伤寒论》第67条、第69条、第71条、第72条、第73条、第74条进行分析.结果:①五苓散证和茯苓甘草汤正同为蓄水,但前者的蓄水量大且处于发展状态,已经影响到津液的化生,所以口渴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